詢問他的專業工作理想,目的是分析他是否具備引領或適應變化的內在動力。
有一家公司幾年前招聘外貿銷售總監,當時該公司的外貿銷售工作剛剛起步。
幾經努力,終于招到了一位英文能力很好,既有外貿銷售經驗,又有客戶資源的人才。
公司為他配備了兩位下屬,在他的有效工作下,很快便打開了外貿銷售局面。
但是,隨著外貿銷售形勢的向好,該公司的外貿銷售人員快速增加到近30人。
這時候公司要求外貿銷售管理走向專業化,要求該總監不再繼續親自沖鋒陷陣地做具體業務,而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帶團隊、如何做管理、如何做業務支持等方面。
可是,該外貿總監已經習慣了自己親自做業務,沒有帶大規模團隊、做專業化銷售管理的經驗,也明顯缺少這方面的熱情。
為此,公司派他外出參加各種管理和領導力培訓課程,試圖提高他的管理能力。
可是,一年過去了,該總監的管理能力并不見明顯提升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公司決定招聘一位新的外貿總監替代他。
正當公司請獵頭公司尋找替代人選時,得到消息的他選擇了立刻辭職,并帶走了公司的大量客戶。
幾經努力,該公司終于高薪挖到了一位某著名公司的銷售精英出任外貿總監。
然而,新總監上任后不到半年便辭職了,因為他只有所謂的“管理能力”,并無實際的開發客戶、拿取客戶訂單的能力。
經過這次折騰,直到今天,該公司的外貿銷售工作還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前行。
這個案例說明,企業在招聘關鍵崗位人才時,考察候選人適應變化的潛力是十分重要的。
其重要性體現在,當候選人適應變化的潛力不足時,一旦變化成為現實,企業將面臨兩種抉擇:要么設法快速提升他的能力,要么找人替代他。
但是請注意,前者是很難做到的,后者是存在著多種風險的。
那么,企業在招聘關鍵崗位人才時,應該怎樣分析和判斷候選人適應變化的能力或潛力呢?
通過向候選人提出三個方面的問題,即可對此做出精準判斷。
提問1:詢問他的專業工作理想,目的是分析他是否具備引領或適應變化的內在動力。
之所以要考察候選人是否具有專業理想,可以從下面這個案例中得到充分理解.
上海有一家做手機游戲的公司, 2012成立,到了2015年銷售額就做到了近5個億。
當年,該公司成立后不久,在網絡上刊登了一則招聘游戲設計師的廣告。
一位廣西的游戲設計師看了廣告后,給該公司打來電話,詢問了該公司計劃開發什么游戲產品,聽了該公司人員的介紹后,他連招呼都沒打一聲,拖著拉桿箱就來到了上海,說要加盟該公司的團隊。
他的自信來自哪兒呢,原來他想設計一款以三國人物為主體內容的手機游戲,他的構想與這家公司的產品研發計劃不謀而合。
于是,他成為了該公司設計團隊的主力,一年后他成為這家公司的首席設計師,現在他已經是該公司的靈魂人物之一了。
該公司這幾年之所以有了良好的發展,與這位人才一開始便擁有專業理想有極大關系。
換言之,有專業理想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公司一同成長,有專業理想的關鍵崗位人才,才能引領公司或專業工作的未來發展。
那么,在招聘關鍵崗位人才時,如果探詢和分析一位候選人是否有清晰、堅定和符合規律的專業理想呢?
我的建議是,結合候選人的工作經歷探詢兩點:
一是,探詢他對專業工作發展規律的理解。
所有的專業工作都是由低級向高、由簡單向復雜、由經驗化向科學化方向發展的,而且所有的發展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的。
一位有專業理想、并且專業理想靠譜的人,他一定清楚其專業領域的發展規律。
當一位候選人大致能夠清晰地描述出其目標崗位工作的發展方向時,意味著他是有專業見解的,也隱含著他是有專業理想的。
如果候選人對專業工作的發展話題一頭霧水,或不知所云,他應該是缺少專業見解的,也一定是沒有專業理想的,或者其專業理想是不可靠的。
二是,詢問他對目標崗位工作未來發展的見解和主張。
就是詢問候選人,目標崗位所在的專業部門未來幾年業務、團隊、工作模式將向哪個方向發展。
如果他能夠迅速、清晰而又堅定地做出回答,說明他是有專業理想的,因而極有可能是有適應潛力的。
反之,他可能沒有清晰的專業理想,因而極有可能缺少適應變化的潛力。
提問2:詢問他是否善于學習,目的是分析他是否能夠建立適應未來變化的潛力。
這是評估候選人“適應變化的潛力”的第二項指標,就是探詢候選人是否愛好學習,并善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。
任何一位人才適應變化的能力,必然來源于他的學習能力。
換言之,那些不愛好學習且不善于學習的人才,必然不可能建立起適應未來變化的能力。
因而不可能做到與組織一同成長,更不可能做到引領組織或專業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那么,一位關鍵崗位的候選人,你剛剛接觸他,至多跟他當面溝通過幾次,你怎么來判斷他是否愛好學習、是否善于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呢?
對此,我的建議是,你可以從其職業經歷中進行探詢,并讓其評論某些現實或案例。
前不久,一家客戶委托我們為他們面試一位HRD候選人,這位候選人雖然有15年的在著名的企業做HR管理的工作經驗。
但在閑聊中我們發現,她竟然不知道什么是APP,也不了解什么是合伙人制,甚至沒聽說過OKR的概念,我們斷定,這位候選人是缺少適應變化的潛力的。
判斷一位候選人是否愛好學習,并且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,你只要跟他討論專業領域的著名著作中的某些觀點,或專業內近期發生過的一些事情,以及他在前一家公司的相關領域是怎么做的,他曾經試圖怎樣努力解決工作中的問題,成果怎樣?等等,就基本上能夠做出判斷。
一位善于圍繞專業工作而學習的人,其專業知識面一定是比較寬廣的,其專業思維一定是十分敏捷的,對話中言談一定是清晰流暢的。
反之,在極端情況下,他會語無倫次、答非所問,甚至是一問三不知。
你還可以通過下述方式來了解候選人是否善于學習。
如果是管理職務候選人,你便可以問他:你將怎樣讓你的團隊成員建立適應未來變化的能力?
如果不是管理職務候選人,你則可以問他:你認為你們的團隊應該怎樣做才能建立適應未來變化的能力?
針對上述提問,如果他僅僅只是回答說增加培訓經費投入、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、鼓勵大家去考取職業或技術資格證書、輪崗學習等等。
他極有可能并沒有領悟到學習的真諦。
而如果他基于自己的經驗體會回答說,應該通過挑戰高工作目標和直面工作中的問題來提高適應能力,以及他可以在工作中輔導下屬建立相關能力,那么他對學習的理解則應該是有效的。
但問題是,如果他看過本文,他有可能“現學現賣”。
為防范這一點,你可以進一步問,他將具體采取怎樣的學習計劃?
一般來說,如果他沒有足夠的學習經驗,他是回答不出來的。
我們先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關鍵崗位人才職業韌性的重要性。
今年年初,我為一家客戶公司的老板遠距離面試一位HRD候選人。
我當時在上海,客戶公司在浙江,那天那位候選人去到他們公司面試,我在我位于上海的辦公室跟他進行了約半個小時的視頻通話。
我問他為什么要從上一家公司辭職。
他告訴我說,上一家公司本來發展勢頭不錯,公司都計劃在新三板上市。
公司原來是做散裝食品連鎖銷售的,去年年初老板突發奇想執意把原來的散裝食品改為真空包裝食品。
而且大大地擴大了產品錢,產品品種由原來的30多種,增加到近100種。
市場反應不佳,以至于2015年的銷售額由2014年的近6個億,下滑了近30%。
為此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和銷售人員的收入大受影響,導致人心浮動,許多管理人員和優秀銷售人員紛紛辭職。
但是,在這種情況下,老板依然固執于自己的想法,不肯改變,所以他也選擇了辭職。
我當時就想,假定他說的全部是真的,他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辭職,顯然是極不明智的,因為對于一位HRD來說,這恰恰是大好的職業機會呀。
就我判斷,老板在戰略方向上應該是正確的。
如果他能夠幫助老板解決人的問題,他的地位將得到極大地鞏固,如果公司真的上市了,他將獲得巨額財富。
然而,在這種情況下,他卻選擇了辭職。
如果這位人才介紹的情況是真實的,那么可以肯定他是缺乏職業韌性的,因而是不堪大用的(也有一種可能是,他沒有說真話,他介紹的情況是他編造出來的,如果是這樣,他的品性就有問題了)。
那么,在關鍵崗位人才的招聘過程中,你將如何了解一位候選人是否具有韌性,是否敢于直面工作中的問題、困難和挑戰呢?
你可以通過了解對方為何從原來的公司辭職,以及探詢他在原來的工作中碰到了哪些問題、困難和挑戰,來對他的相關特質做出判斷。
可以肯定,任何一位關鍵崗位的候選人,他離開原來的公司,一定是有原因的,其中部分人的原因是工作中碰到了問題、困難和挑戰。
換言之,建議你對導致他從原來的公司離職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判斷,看哪些問題、困難和挑戰是他無論如何不能解決的,哪些問題、困難和挑戰是他缺乏職業韌性而感到壓力才選擇辭職的。
這一點不難探詢,候選人在被問及相關問題時也是很難回避的。
另一種探詢方式是,詢問他在過去的工作中取得過哪些令他引為自毫的成就。
在取得成就的過程中,他當時面臨了哪問題、困難和挑戰,他又是怎樣應對那些問題、困難和挑戰的,從中你可以判斷出他的職業韌性。
138job發布或轉載各類資訊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以贏利為目的,也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138job歷來重視版權等知識產權保護,如本網轉載之部分資訊、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本網發布該文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我們聯系,138job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。
凡本網原創稿件,版權歸138job所有。其他媒體(包括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)轉載138job原創稿件時須在明顯位置注明信息來源:138job中國美容人才網。